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造出存儲功能超強的原子硬盤,其理論存儲密度比當前最“牛”的商業硬盤高500倍,相當于能把人類所有書籍存儲在一枚郵票上。
研究人員在一塊平坦的“銅床”上“撒”下大約6萬個氯原子,隨機分散,隨后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上的微型探針讓每個氯原子到達預定位置,完成精確的原子排列,中間留下一定空檔。
研究小組編輯了一套語言,根據原子之間是否留有空檔讀取為“0”或“1”,轉化為二進制碼。原型演示時,研究人員先是存儲了查爾斯·達爾文《物種起源》的一段節選,然后改寫成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·費曼1959年預言納米技術的演講片段。用這種方式存儲信息,每平方英寸可存儲500兆兆位數據。
英國《每日郵報》援引研究牽頭人桑德爾·奧特教授的話報道,這種原子硬盤不僅功能強大,而且可反復擦寫。
聽上去很美好,那啥時候我們可以用起來呢?奧特說,這種存儲方式要求在攝氏零下195度、近乎完美真空的環境中工作,所以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,“但畢竟我們又邁出了一大步”。研究結果刊載于18日出版的英國《自然·納米技術》雜志。(新華社微特稿)(黃敏)